- - 返回首页 - 加入收藏 - 设为首页 - 咨询电话:大宗采购热线:188-101-99114

在线客服

QQ / MSN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职场资讯>>>> 详细信息

专家建议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

2010年4月18日 15:32:56 来源:本站原创 【

核心提示:在近日召开的两会上,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的议论热点。不少委员提出,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政府想办法解决外,关键是大学生自己也要转变就业观念。 就业难•一组数据(今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63万,就业压力更大) 统计数据显示,我省2008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

在近日召开的两会上,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的议论热点。不少委员提出,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政府想办法解决外,关键是大学生自己也要转变就业观念。

  就业难•一组数据(今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63万,就业压力更大)
  统计数据显示,我省2008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40多万,当年年底就业率89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但仍有5万多毕业生没有及时就业。2009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为51万,截止到去年9月底就业率为72%,仍有近15万毕业生没有就业。2010年,我省的大中专毕业生达到63万,就业压力会更大。
  

  就业难•四大原因(“无业可就”、“有业难就”等)
  大学生就业难,究竟难在何处?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部主任、民盟三门峡市委副主委、省政协委员何建刚说,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。
  

  一是“无业可就”。大学生就业是增量就业,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,造成原有劳动力需求大幅减少,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,最终导致就业岗位总增量相对减少。
  二是“有业难就”。大学生就业难不是由于就业机会(岗位)短缺,而是结构性缺陷,即毕业生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,导致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,部分就业岗位无人就业。三是“信息不畅”。即信息不畅通、不对称造成的就业难。一方面许多企业、许多岗位需要大学毕业生,但不知道合适的毕业生在哪里。另一方面,大学毕业生不知道哪里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。
  四是“有业不就”。一些学生及家人观念落后,“宁要城市一张床,不要乡村一栋房”等思想观念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。
  

  何建刚委员说,这些现象暴露出了大学生就业期望和现实的差距,揭示出就业困局中的难解疙瘩。俗话说:退一步海阔天空,降低就业期望,转变就业观念——这是今年出席两会的省政协部分委员的共识。
  

  就业难•成功案例(她是大学在校生,但每月收入足够买辆轿车)
  正当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为就业问题犯愁时,有的大学生却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。不少的大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就业,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和才智开拓了一条另类的就业途径。
  

  张慧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一名在校生,但现在她每个月的收入足够买一辆轿车。2008年,张慧的妹妹从日本给她带来了许多化妆品,除了自己用的,她打算将剩下的卖出去。她想到了淘宝网。经过细致考察之后,她的网店开张了,靠实惠的价格和优良的服务,很快赢得了顾客。开店7个月后,张慧做到了“4钻”(累计2000笔),一年的时候,她做到了“皇冠”级别(累计一万笔交易),现在已发展到有3名客服人员,月销售额近30万的规模。
  张慧对记者说:“我觉得上大学不一定是为了找工作,而是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、开阔自己的眼界。有了本领,完全可以自己去创业。”
  

 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加工专业的研究生刘同学的思维则更加与众不同。毕业后他本来已经考取了公务员,但当河南一家高科技企业在招聘技术人员时,他毅然放弃了成为公务员的机会,应聘至这家企业成为一名技术负责人。他告诉记者:“与当公务员相比,现在的待遇也许不算高,但在这家企业里,我是技术权威,将来有机会成为这家企业负责技术的老总,我觉得这更能体现我的价值。”
  

  就业难•建言献策(转变观念需要制度支撑,引导大学生主动创业,投身基层)
  张慧等人“就业”案例受到了何建刚委员及部分人大代表的肯定。何建刚说,这两人的想法和做法,可以破解“无业可就”和“有业不就”的症状。“无业可就”和“有业不就”,本身就是一对矛盾,如果大家都想留在大城市,就可能“无业可就”,如果下基层那就是“有业可就”了。大学生创业值得鼓励。
  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,大学生要想转变就业观念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实现的。鼓励大学生到农村、到基层,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,让大学生下得去、用得上、留得住。国家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,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安全网的保护下走向非公单位、走向基层、走向自主创业。
  

  何建刚委员提出,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创业,投身基层,将转变就业观念变成实际行动,要解决好几个问题:一是设法提高到基层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待遇。二是要正确地设计投身基层、或者到偏远地区就业的相关补偿,用多元化的方法使这些大学生的实际收益与期望尽量缩小。要让大学生转变观念并且付诸行动,就要给他们一个崇高的名义,一个充足的理由,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,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,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。特别是要重点落实好代偿助学贷款、考研考公务员加分、生活补贴、户档迁转、职称评定、权益保障、创业扶持等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的政策,在户籍管理、劳动关系形式、社会保险缴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。 

【已有 0 位网友进行了评论,点击评论
    返回首页 返回上级 收藏 打印 关闭

我要评论

* 为必填项 查看更多评论(0条)
*
*
  

请您注意:

  • 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  • 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法律责任
  • ·本网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其管辖留言内容
  • ·您在本网的留言,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
  • ·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
中国种子交易网 · 种子资讯